安阳市委、市政府自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应急治理工作以来,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治理率达到75%以上的要求,全市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到82%以上,“三区两线”范围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治理率在90%以上。截至目前,全市矿山治理总面积达5314.6公顷,其中工程治理面积838.43公顷,自然恢复面积4678.79公顷,新增林地面积187.3公顷,恢复新增草地面积314公顷,治理河流96.19公里。
2018年5月份,安阳市配合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和省生态环境厅成功申报了“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9年、2020年度,省下达安阳市中央和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补助资金共计5.3231亿元,安阳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2个项目(62个子项目)于2021年6月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目前进入全面验收阶段。
龙安区张二庄-里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治理面积93.78公顷,通过植树绿化、危岩清理、矿渣清运、平台整治、道路整修,废弃矿山得到整治修复,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林州市红旗渠-露水河沿岸生态修复项目。治理面积810公顷,以保持水土为核心,保护现有天然植被为目的,通过河道流域系统修复,在河堤外围营造防护林带,绿化升级改造,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治理效果初步显现。
南万金渠水生态治理项目。该项目采取奖补的方式由市住建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全长4.2km,其中曙光路—朝阳路段2.3km,水域面积5.8万平方米。项目遵循生态设计、服务宜居生活的理念,通过河道治理、水系修复、护坡绿化,形成起伏有致、流水清澈、草坪开阔、富有湿地体验的生态水系,营造了“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绿色滨水廊道。
项目的实施,有效的修复了矿山地质环境,改善了治理区地貌景观,对于全市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林地、草地的修复,将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提供良好的保护体系和生存环境,极大地丰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应急治理项目重点突破5个,选择在安林高速沿线、小南海-彰武水库周边和人口密集等重要区域安排实施5个地质环境应急治理项目,分别是九华山-王家窑、许家沟大垴、林州宏正石料、湖波水泥、小南海-彰武水库周边应急治理项目,治理总面积282.6公顷。目前,应急治理项目已按时完成,实现了消除视觉污染、恢复地形地貌、防灾减灾的治理目标。湖波水泥和九华山-王家窑矿山已分别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
殷都区九华山-王家窑矿区治理工程共分为三个区域、16个修复点治理修复。殷都区政府、中联水泥先后投入资金6.5亿元,治理面积202.56公顷,栽植树木约10万余棵,培植苗圃6万平方米,利用浙江大学最新技术喷播绿化近55万平方,修建截水渠、导水渠2000余米,在矿区内引入山西漳河水,建设人工湖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原开采中形成的高陡边坡和残留山体基本完成整体降坡、削平、修建平台已初见成效,矿区面貌大为改观,为全市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检察院、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和生态环境厅等先后莅临现场视察指导,对安阳市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21年3月该矿区通过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销号确认,并作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被推荐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