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开 > 查看详情
如何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滑坡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 储量科 发布时间: 2020-05-09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对山区农村而言,保留一定的地形起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生态环境,保留泥石流等的行洪通道,还可以使建筑物错落有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品位。过度追求场地的绝对平整,不仅会增加建设费用,而且因之形成的挖、填方边坡还可能成为滑坡隐患,填方厚度较大时,还可能导致地面和建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南方不少地方经常在植被茂密但岩层风化强烈的斜坡地段开挖,形成圈椅状边坡围成的场地,而又未能采取必要的支护,暴雨时,极易遭受滑坡灾害。因此,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滑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房屋后墙与开挖的人工边坡应留出安全距离,土质人工边坡无支护时,一般安全距离应大于边坡高度2/3;土质人工边坡切坡高度应小于5米,大于5米时应分台阶并设立台阶平台,其宽度应大于1米;

2)斜(边)坡顶应有防渗型截排水沟,但残积层厚度较大且松散层成分颗粒较大的地区不宜在斜(边)坡顶应有防渗型截排水沟;

3)设立挡土墙时应设置墙体排水孔;设立挡土墙的基础应超过残积层;平时应做好截排水沟和排水孔维护,保证截排水沟不渗漏、排水孔不堵塞;

4)靠近边坡顶部的山坡不要种植毛竹、果林、茶园、水田和根系特别发达的树木(如榕树等);

5)应避免在下列易导致发生滑坡、崩塌的山区斜坡地段开挖建房:

1)尽量选择山坡坡度小于25度的坡脚处建房,避免在陡崖、陡坡建设因山坡坡度太大而大开挖、大堆填。当后山为圈椅状地形时,通常是古老滑坡分布区,避免在圈椅状地形的凹地建房。

2)尽量选择山坡表层土体厚度小于1米的坡脚处建房,山坡表层较厚层土体易因降雨的冲刷和入渗造成土体失稳产生滑坡、崩塌。

3)尽量选择山坡植被覆盖率高且乔木为主的坡脚处建房。屋后山坡植被能较好地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增加山坡土体的稳定。但山坡以毛竹、果树、茶园等植被类型对山坡稳定不利,坡脚不适宜建房屋。

4)不得在古滑坡体上和泥石流沟口及山坡已有地表裂缝的坡脚建房。此类地区一般多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在房屋建设改造原有地质环境或降雨、地震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

6)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在县(市)、乡(镇)、村建设中,为了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常常新建不少池塘,也美化了景色。由于未经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这些池塘往往建设在滑坡体或不稳定的斜坡上。 当滑坡体或不稳定斜坡发生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体极易渗入,加剧了滑坡的形成,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应该合理地选择池塘的位置,特别是位于房屋后部斜坡上时更应该注意,同时,也要控制池塘的规模。

7)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在许多县(市)、乡(镇)、村的规划建设中,往往对房屋建筑设施较重视,但对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重视不够,形成了常年不断的入渗水源,致使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乡村的排水设施,特别是位于后山的拦山堰等地基处理较差,很快拉裂破坏,暴雨时不仅发挥不了排水的作用,反而起到汇集地表水渗入坡内的恶果;场地或道路切坡后,未能对边坡合理加固,引发了较大范围的滑动。

8)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灾害

大量的事例说明,当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的植被过高的乔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后山绿化是防治坡面泥石流的一种好方式,但是要常常查看后山植被的变形形状,如“马刀树” ,“醉汉林”等表示斜坡不稳定。在台风等多发区,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乔木,“树大招风”,树木迎风摆动时会加剧土体的松动和促进水体的入渗,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诱发滑坡灾害。